欢迎访问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

无障碍浏览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国资动态

青岛市召开“担当作为 实干争先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”新闻发布会

日期:2023-03-06

3月6日下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办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“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六场,介绍国资国企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。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李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

以下是发布会发布实录:

我市国有企业分量重,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中,必须要抓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,发挥国有企业支撑作用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。

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,2022年以来,全市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落实“作风能力提升年”活动要求,系统谋划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,截至2022年底,市直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.74万亿元,实现营业收入6503.12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4%、12.7%;市、区两级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.67万亿元,实现营业收入8971.32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12.6%、30.5%,国有企业实现筑底企稳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今年1月份,市直企业资产总额、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.7%、6%、17.8%,市、区两级国有企业三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2.4%、6.8%、75.1%,实现开门红。


2022年工作情况

突出抓好稳增长,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

一是加强政策支持稳增长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,用好出资人支持政策,创新实施三大稳增长抗疫情考核激励措施;用足国家、省、市的金融扶持、减税降费等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惠企政策,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。2022年,青啤集团、国信集团、饮料集团等企业利润实现逆势稳步增长,市直企业整体营业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。

二是抓紧项目建设稳增长。全力推进市直企业匹配城市战略“双千亿”工程,百个总投资额4953亿元的重大产业投资项目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,全年完成投资652.72亿元,超额完成投资计划,一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提前竣工,重大产业项目如期落地,为城市品质提升和24条产业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
三是注重提质增效稳增长。向管理要效益,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工作活动,推动12户市直企业全部完成186项对标提升任务,海湾化学、青啤集团、澳柯玛股份等3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全省“标杆企业”“标杆项目”“标杆模式”。向存量要效益,“一企一策”推动监管企业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,纳入治理范围的59户重点亏损子企业,实现了由2020年末整体亏损6亿元到2022年6月底整体盈利1.47亿元的转变。

持续深化改革,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动力

一是坚定有力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、综改试验两项重大改革任务。三年行动95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,实现高质量收官,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A级评价,综改试验113项具体改革任务全面推动,多项做法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典型案例。

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。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工作,配齐配强董事会组成人员;市直企业子公司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;启动市直企业集团层面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改革。2022年青啤股份、海发集团入选全国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。

三是市场化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。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,实现“3个100%”,即监管企业集团层面经理层成员100%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,市直企业所有新进员工100%公开招聘,市直企业全员绩效考核100%全覆盖,企业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激活。

完善国资监管,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

一是加快构建业务监督、综合监督、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监督体系。深入开展民企挂靠国资问题综合整治、国有投资公司经营合作和资金使用专项治理等工作,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,规范经营投资行为。创新形式,与“作风能力提升年”活动紧密结合,组织召开市直企业董事会报告年度工作。整合出资人监管与纪检、巡察、审计等监督力量,构建各类监督主体统筹衔接的国有资产大监督工作机制。督促市直企业做好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,全面履行责任追究职责。

二是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。出台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,同时配套细化为148项具体工作措施、70项重点工作,切实提高监管的系统性、针对性和有效性;在全省率先出台“十四五”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规划,有序推进大数据监管系统二期建设;出台公益性业务分类指导核算意见,对市直企业不同类别业务实施分类核算。

三是强化服务提升。按照“企业有所求,我们必有所应”的工作理念,建立服务企业机制,着力解决困扰企业的难点痛点问题,形成“事要解决”实事项目清单12项,已全部完成;协调历史沿革存在瑕疵未办理不动产过户问题,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19宗。驻青国企党建研究会服务驻青国企发展,累计为70余家会员单位协调解决140余个困难和问题。


下一步措施

国资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坚持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着力强化党建引领,突出深化改革、加强监管、优化布局,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,以实干实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。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:

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,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

将持续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,不断破除不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。

一是开展总结评估,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成果。深入开展三年行动总结评估,组织实施“回头看”,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成果。落实上级部署,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行动。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专项工程,及时总结复制推广“双百行动”“科改示范”改革经验。

二是强化董事会建设,完善公司治理。开展外部董事工作机制调查评估,及时总结市直企业外部董事制度“过渡期”的经验、成效和不足,抓好优化完善,使外部董事成为维护国资安全、维护国企利益的新监管力量。抓好董事会建设,推动企业建立专业尽责、规范高效董事会,持续提升董事会年度报告质量。

三是提高国企盈利,提高国资收益。深入推动落实“省十条意见”,开展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,实施全面对标行动。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,参照央企“一利五率”的目标和实现“一增一稳四提升”的要求,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、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。开展市直企业土地存量摸底,盘活存量资产,扩大有效投资。研究建立监管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分析机制,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经营发展情况,提高工作举措针对性。

深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,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

将用好综改试验这一“金字招牌”,不断培育做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“带头人”队伍。

一是做好代际传承,培养青岛新一代国企优秀企业家。积极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,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加强对企业家培训,以企业家敢为带动企业敢干、员工敢创新。

二是积极推进子公司层面混改,提高企业活力。把混资本和改机制紧密结合,既注重股权结构,更注重股东结构。将混改后的企业竞争力和效益,作为对混改成效评估的依据。加快上市步伐,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比重。

三是凝聚改革力量,构建青岛国企综改生态体系。打造各市直企业为主体,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库,青岛大学企业家学院、职业经理人学院为支持的国企综改生态体系,系统抓好青岛综改试验实施方案改革任务落实落地。

坚持匹配城市发展,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

将持续压实市直企业经济、政治、社会责任,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。

一是聚焦主业,加快培育“链主”企业。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,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、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,加快培育“链主”企业。发挥国有平台作用,争取推动一批产业链大项目和核心配套企业落地。加强党建交流平台建设,推动驻青国企融合发展。

二是开展同质业务的专业化整合,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。推动市直企业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、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优势业务,加大低效、无效资产市场化处置力度。巩固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成效,深化改革整合,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力。

三是强化担当,加快重大项目建设。加强统筹调度,推进“双千亿”工程,力争项目投资总额、年度计划投资额均较2022年增长10%以上。

加强国资监管,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格局

将扛牢国资监管主责主业,为市直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。

一是完善监管体系,防止国有资产流失。深入推进依法监管,促进企业提升依法治企和合规管理水平。深化大数据监管系统应用,协同提升实时在线国资监管水平。细化实施分类分层监管,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,提高监管科学性、有效性。

二是加强风险防控,推动企业稳健发展。做好债务、房地产、金融、投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。进一步优化投资管理制度,强化对市直企业债务融资、对外投资业务的监管,指导企业建章立制,加强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。

三是提高安全意识,守牢红线底线。推动监管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,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;督促市直企业带头落实防疫转段工作要求,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。

坚持“两个一以贯之”,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

将始终坚持党建统领,强“根”铸“魂”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、统一意志、统一行动,夯实党建基层基础,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更好发挥党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作用,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。深化“强党建、兴国企”行动,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推动党的领导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,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,以党建引领国资国企奋力攻坚,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。


会上,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


人民网记者:党的二十大指出,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。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立足新发展阶段,对标新发展要求,市国资委将如何更好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推动企业蓄能增势,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?

李蔚:我市国有企业体量大、带动力强,在全市经济大盘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为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,市国资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,有效发挥业绩考核目标引领作用,推动市直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,今年,市国资委引入“一利五率”,提出“一增一稳四提升”的总体要求,即:实现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速,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,净资产收益率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营业现金比率进一步提升,具体通过“三个聚焦”落实落地。

一是聚焦提升质量效益精准发力,引导市直企业在发展质效上实现新跃升,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。切实发挥考核分配引领保障作用,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,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,在指标选取时,突出质量效益原则,既包括体现市直企业效益规模的利润总额,也包括体现企业发展质量的净资产收益率,对全员劳动生产率、营业现金比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连续下降的企业,设置相应短板指标,推动企业持续提升价值创造水平,实现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的利润,切实承担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。在目标引领时,压实企业“稳增长”责任,2023年以全市经济增速为基准线实行目标竞标,指导监管企业制定“跳一跳、够得着”的业绩目标,推动市直企业在促进全市经济运行发展中起到顶梁柱的作用。

二是聚焦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精准发力,突出践行使命担当,全力推动市直企业积极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任务。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,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创新发展前瞻性战略产业,聚焦发展实体经济,处理好市场化经营与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战略意图两者关系,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对接全市发展战略,对功能公益性业务实施清单管理,确保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地落实。对市直企业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保障等公益性业务实行分类核算、分类考核。同时加强激励保障,从考核、分配等方面多措并举给予政策支持,对在匹配城市发展战略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,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。

三是聚焦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,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设,推动市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大对承担重大攻关任务、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考核支持力度,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今年,我们在落实考核加分、利润加回、投入加大、激励加码、改革加力、容错减压、保障工资等一系列支持举措的基础上,不断丰富完善激励保障工具,向“前”延伸,探索加强基础研究支持举措;向“后”延伸,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支持力度。同时,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落地,加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、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的实施力度,将更多科技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纳入激励范围,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新动能,加速各类创新资源集聚,推动企业不断增强创新效能,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,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青岛国企力量。


中国网记者: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,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。请问我市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国资委在指导市直国有企业更好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哪些措施?

李蔚:近年来,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部署要求,我市国资国企深入匹配城市发展战略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在疫情防控、房租减免、社会公益等方面,取得较好成效。

2022年,市直企业全力保障供水、供气、公交、地铁、机场运行,积极参与建设隔离场所,提供隔离酒店,参与转运疫情相关人员、物资。其中:市直企业累计向莱西等疫情地区捐赠物资、款项达2000余万元;城运控股集团累计派出车辆1110余辆,有力保障全市疫情防控转运任务,开通350余部通勤班车助力复工复产;城发集团利用40余天时间组织完成了即墨健康驿站应急改建项目;海湾集团作为全市唯一医废处置单位,对10个区市、8000余家医疗机构产生的医废做到应收尽收、日进日清、无害处置;海发集团、国信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建设隔离场所、提供隔离酒店,展现了市直企业社会责任担当。

2022年,市、区两级国有企业统筹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,共计减免房租4.32亿元,有效惠及1.67万户服务业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养老托育机构,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。

我市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实践,也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的充分肯定。去年底,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发布全国《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》,我市青啤集团、澳柯玛控股集团、海发集团、城运控股集团4家市直企业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入选。

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,统筹推进国有企业履行经济责任、政治责任、社会责任。下步,我们将不断完善青岛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,培树更多国资国企履责榜样,形成一批社会责任品牌及可复制、可推广经验。主要有四项措施:

一是完善制度,印发实施《关于青岛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》,指导市直企业和区(市)国资监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,并鼓励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,坚持“一盘棋”统筹推进国资国企社会责任工作。

二是强化履责,将履行社会责任实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、重大决策、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,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三是高点定位,统筹市区两级国资国企,编制青岛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,向社会各界集中发布,讲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故事。

四是举办论坛,展现青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成果。今年拟举办“青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暨首届社会责任论坛”,通过社会责任“小切口”展现我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“大成就”。

总之,我们将努力发挥国资国企“顶梁柱”“压舱石”作用,以深入践行社会责任为抓手,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,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,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篇章。


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

网站标识码:3702000023 鲁ICP备05039045号  beian.png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407号

地址:青岛市东海西路15号 联系电话:0532-83786801 Email:qdgzw@qd.shandong.cn

  • 涉企乱收费督查

  • 惠农政策汇编

  • 金融宝-乡村 金融平台

  • 畜牧安全监 管-手机端